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

概述:胚胎发育第4周时,第1对咽囊之间、咽腔腹侧的内胚层向下方陷入,形成憩室状结构,即甲状腺始基,以后其向下面的间质内伸展,在颈正中气管前形成正常甲状腺;第6周时,甲状舌管自行退化,仅在其起始点处留下一浅凹,即舌盲孔。如果在此过程中,甲状舌管退化不完全,则残存的上皮可在颈前正中舌根至甲状腺的行程内形成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 tract cyst);囊肿可通过未退化的甲状舌管与舌盲孔相通。若囊肿继发感染,形成脓肿并自行穿破皮肤或行切开引流后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即为甲状舌管瘘(thyroglossal tract sinus)。在甲状舌管下降的同时,第2对鳃弓在前方融合形成舌骨体,故甲状舌管囊肿可紧贴舌骨体的前面或后面,或穿过舌骨体。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甲状舌管囊肿的发生与性别无显著关系,男女均可发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岁以下青少年为多见。

病因

病因:属先天性发育异常。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在胚胎发育过程,如甲状舌管退化不全,在盲孔与甲状腺峡部间,可形成甲状舌管囊肿。肿块位于颈部中线、甲状软骨与舌骨间,常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感染后可形成瘘管,并有黏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溢出。瘘管不易愈合,或经常反复感染。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甲状舌管囊肿的发生与性别无显著关系,男女均可发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岁以下青少年为多见。囊肿可发生于颈前正中舌盲孔至胸骨切迹之间的任何部位,以舌骨体上下最常见,有时可偏向一侧。囊肿多呈圆形,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质软,周界清楚,与表面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位于舌骨下方的囊肿,在囊肿与舌骨体之间有时可扪及一坚韧的条索状物,囊肿可随吞咽及伸舌等动作而上下移动;若囊肿位于舌盲孔附近时,当其生长到一定程度可使舌根部抬高,发生吞咽、语言功能障碍;当囊肿继发感染,则可出现疼痛,吞咽时尤甚,表面皮肤发红、粘连,界限不清,囊肿穿破皮肤或经切开引流形成甲舌瘘,此时囊肿可消失。甲舌瘘的瘘口小,长期有淡黄色的黏液或脓性黏液,当瘘口被阻塞时可急性发作。

并发症

并发症:若囊肿位于舌盲孔附近时,当其生长到一定程度可使舌根部抬高,发生吞咽、语言功能障碍;当囊肿继发感染,则可出现疼痛,吞咽时尤甚。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囊壁衬里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可有纤毛,有时衬以复层鳞状上皮或是二者的过渡形态,与胚胎性咽底上皮相似,纤维囊壁内偶见甲状腺或黏液腺组织。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颈部CT扫描除可了解肿瘤部位、范围外,并有助于明确肿块与颈动脉、颈内静脉等重要结构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但较小之肿块,常不能显影。为查找原发病灶,可酌情作鼻窦、鼻咽和喉侧位等X线拍片检查。对于颈部鳃裂瘘管或甲状舌管瘘管,可行碘油造影X线拍片检查,以了解瘘管走向和范围。
    经穿刺可抽出有特征性的囊液——通常为蛋清样黏液;感染时可为白色或褐色水样液。

诊断

诊断:甲舌囊肿的诊断一般可根据位于颈前中线附近的圆形包块,随吞咽活动,经穿刺可抽出有特征性的囊液——通常为蛋清样黏液、感染时可为白色或褐色水样液而作出;有时黏液过于稠厚难以抽出时,应注意针管内或在皮肤针孔处可见到少许黏液。向瘘管内注射碘剂行X线造影检查可明确其瘘管行径。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甲状舌管囊肿应注意与皮样囊肿、舌下腺囊肿、颏下淋巴结炎、甲状腺结节或异位甲状腺、血管瘤、脂肪瘤等鉴别。
    1.甲状舌管囊肿与鳃裂囊肿皆为出现在颈部或面侧的隆起性软性肿块,前者较小(约蚕豆大小),发生在舌骨水平的颈中线,能随吞咽上下活动;后者常较大(约鸡蛋大小)多见于颈侧部的动脉三角区,常有波动感。
    2.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儿童,易感染而有疼痛感,也有以瘘管形式表现者,即位于舌骨水平皮肤上见一小口,常流出少量清亮液体。
    3.鳃裂囊肿多见于青少年,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可突然肿大疼痛,可因来源于第一、二、三、四不同的鳃裂而有肿块位置的上下改变。

治疗

治疗:手术彻底切除囊肿或瘘管是根治甲状舌管囊肿或瘘的主要方法,由于其瘘管同舌骨体的关系,手术时应切除与之相连的舌骨体中份及其至舌盲孔间的软组织做柱状切除,以防止复发。
    手术方法:
    1.术前准备  如为瘘切除,可于手术前向瘘管内注射1%亚甲蓝溶液以显示瘘管的行径,并借以了解瘘管有无侧支和是否与舌盲孔相连通的完全性瘘。
    2.麻醉  成人可用局部麻醉,儿童及不合作者可采用全麻。
    3.体位  平卧、肩部垫枕、头后仰45°。
    4.步骤和方法  沿颈部皮纹于囊肿表面作横行切口,长度以能充分显露手术野为宜,如为瘘,则应作包括瘘口皮肤在内的梭形切口;如囊肿位置较低,则应在剥离至舌骨体平面时再作一横行切口。按切口设计分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显露囊肿或瘘,再沿其周围分离,注意勿损伤甲状舌骨膜,当至舌骨体下缘时,在其与舌骨体粘连部分的两侧,切开舌骨膜及附着肌肉,用骨剪分别剪断两侧舌骨体,将囊肿或瘘管与已切断的舌骨体一并游离,轻轻提起,由助手将手指伸入口内舌根处向下前推压,指示舌盲孔位置,由切下的舌骨体向舌盲孔间作0.5cm直径柱状肌肉切除,在至舌盲孔黏膜下切断柱状肌肉与舌盲孔的连续,作环形缝扎。冲洗创腔,彻底止血,缝合舌根部瘘管肌肉以消除死腔,在舌骨体切除后的骨断端浅面所附着的肌肉及骨膜上缝合2针以拉拢断端。分层缝合颈阔肌、皮下、皮肤,留置橡皮引流条,24~48h拔除引流条,7天后拆线。

预后

预后:
    1.治愈  囊肿完整摘除,创口愈合。
    2.好转  治疗后,囊肿尚有残留。
    3.未愈  未行手术,外形及功能无改善。

预防

预防: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